| | | |
发表时间:2025-02-07 17:14 来源: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:关 荣

  2024年末,成都市公布2024年成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,并启动成都工匠培育工作,共有606人被确定为2024年成都工匠培育对象。

  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人生的舞台是广阔而巨大的。00后小伙文国隆,19岁时便获得汽修领域最高级的证书,连续两年被授予“成都市技术能手”荣誉称号,从一名“调皮”的留守儿童成长为最年轻的“成都工匠”之一。

  汽修、水电焊、厨师、美容美发……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岗位,不应该成为被调侃或被轻视的代名词。以尊重的目光去发现每一份职业的价值,技能劳动者通往梦想的桥梁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搭建。

  摒弃浮躁、久久为功,无论是手上的老茧,还是身上的伤痕,长年累月苦练出来的本领,是技能劳动者追求卓越的证明,也是他们奋勇前行的底气。“心心在一艺,其艺必工;心心在一职,其职必举。”标致的18道褶子杭州小笼包、热销的创新糕点,李仪凭借着“练三个月才算上手,一年都说不上精通”的谦虚与努力,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,把面点这件“小事”做到了极致。从一名从未接触过电焊的人事代理人员到成长为公司的冷作、电焊“双料技师”和高技能人才,甘俊林用了整整15年。臂力不够就绑沙袋,技术不够就多学习,甘俊林用大国匠心攻坚克难,不断朝着“让世界看见中国技艺,为实现交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”的梦想大步走去。

  国以才立,业以才兴,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,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,需要以“择一事终一生”的执着专注、“干一行专一行”的精益求精、“便毫厘不敢安”的一丝不苟作为精神支撑。成都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黄英,为了练就一身过硬的制茶技艺无数次被烫伤,在从事“职教”的23年里,为社会输送了无数的优秀人才。她用对茶艺和工作的坚守与热爱,诠释了茶香四溢的人生。广袤的中华大地上,还有千千万万个“黄英”在自己的领域埋头苦干,从细微小事实践工匠精神,用超高本领实现技能报国。桥吊专家许振超秉持着“干就干一流”的信念,在码头做出一个又一个新业绩;污水处理工杨戌雷兢兢业业20多年,钻研出了17项国家专利,30余项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,默默守护着长江入海口的生态环境,守护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。

  目前,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,越来越多的青年奋斗在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的道路上。伟大梦想需要追梦人,伟大事业需要生力军,年轻的大国工匠们只要肯勤学、肯苦练、肯创新,便能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,绽放光彩。(高新评论员 高歌)
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