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,让孩子们走出教室,亲近大自然,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,感受稻鱼、稻鸭共生的生态种养方式,5月26日,以为“鱼泥同玩·灌区撒欢”为主题的都江堰市中小学趣味劳动体验活动举行。来自团结小学、北街小学、永丰小学等8所学校400名学生在田间开展童趣摸鱼、捉鸭、插秧活动,体验农耕乐趣。
活动现场,孩子们在一声令下后,纷纷拿上水桶、簸箕下田与“泥水”亲密接触。堵截、抓获、逃跑……孩子们在稻田里与鱼儿展开了一场拉锯战。大家或单打独斗、或两两合作,不一会儿,就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中彻底放飞了自我,让泥水溅满全身,纷纷变身“泥娃娃”。当鸭子放入稻田后,大家更是你追我赶,让鸭子插翅难飞,一时间,整个秧田里热闹非凡,欢声笑语不断。
“右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并拢,护住秧苗须根,轻轻插进泥土里就可以了……”在随后的插秧体验中,孩子们在家长指导下开始插秧,又变身成了“新农人”。大家有样学样,弯下腰,一手持秧苗,一手分苗插秧,体验脚踩大地、背朝蓝天的耕作,没多久,水光盈盈的稻田里便插满了嫩绿的秧苗。
陪同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纷纷表示,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,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和成就感。家长帅燕说:“以前孩子都是在课本中了解劳动的艰辛,而这次通过在田里插秧,参与劳作过程,他们更能体会农民的辛苦,才会更加珍惜并感恩现在的生活。同时,活动让孩子们在摸鱼体验中释放天性、学习成长、亲近自然,让他们用双手体会劳动的乐趣,感受爸妈儿时田园生活的快乐,作为家长,我觉得这种劳动实践活动非常好。”
“这是我第一次下田摸鱼,太有趣了,但插秧却很辛苦。”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翔喆觉得参与了农事体验,才真正体会到了诗句中“粒粒皆辛苦”背后的深刻含义,也让自己对农民伯伯产生了深深的敬意。他说:“今后我一定会珍惜粮食,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,并弘扬劳动精神,做自主自立自强的好少年。”
5月25日,都江堰市天马镇向荣社区以“传承农耕文化,留住乡土记忆”为主题开展第二届插秧节,人们齐聚在田间地里插秧、捕鱼一享农事乐趣。活动在优美的舞蹈中拉开序幕。现场还通过农耕文化知识竞赛,进一步提升大家对农耕文化与耕地保护的认识。
“哇,抓到了,好大一条鱼!”在随后的稻田抓鱼中,以家庭为单位的参赛队伍纷纷赤脚下田,在稻田里一展身手,将一条条肥美的鱼儿徒手捕捉。大家在田里撒欢踩水、玩泥巴摸鱼,即使满身沾满泥浆,也无法阻挡摸鱼的热情,阵阵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,瞬间唤醒大家的乡土记忆。经过30分钟的激烈比赛,最会摸鱼的家庭竟然捕捉到了25条鱼,可谓是收获满满。
感受了摸鱼的欢快后,父母又带着孩子体验了一番传统稻田插秧的辛苦,让孩子在劳作中感受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含义。向荣社区居民朱伟是全家总动员参加的比赛,他说:“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插秧,甚至不知道吃的稻米是怎么来的,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了插秧,不仅能帮助她增长见识,更能培养她的劳动精神,让她懂得珍惜粮食,感恩大自然的馈赠。”
“插秧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动,因为身体一直弯着腰把苗种到田里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勤劳。虽然今天插秧、捕鱼很累,但也让从未从事过农活的我感受到了农耕的乐趣。”今年12岁的朱馨语在首次体验农事乐趣后快乐说道。
活动现场还设置了“农耕文化体验区”与“乡村集市”。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农耕工具谷风机、镰刀等,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农耕文化的历史与智慧。还可以“集食行乐”享农家野趣,就近买到当地特产猕猴桃、生态米、蜡梅面膜、农家土鸡蛋、老腊肉等农副产品。
“这已是我们社区开展的第二届插秧节了。”向荣社区党委副书记表示,此次活动是天马镇驻村选调生乡村振兴服务队“筑梦乡村”系列主题活动之一,旨在通过举办一届又一届的插秧节活动,作为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持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治理水平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载体,将“插秧节”打造成向荣社区特色品牌活动,提升社区品牌影响力,助力乡村振兴。(图文/都江堰市文明办)